“联”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出强村富民

  走进平度市店子镇昌里村,村庄东侧广场旁的水塘周边绿植覆盖,景色宜人,村民们在新修建的凉亭里休闲聊天。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处脏乱不堪、人见人嫌的“垃圾湾”。市派平度市店子镇驻村和工作队到来后,争取水利资金200万元,大力整治生态环境,让过去的“垃圾湾”变了模样。

  昌里村的变化,是青岛市派驻村和工作队开展联镇帮村工作的一个缩影。2021年2月,青岛市坚持抓镇促村、以镇带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从市、区市、市直企业中抽调120名干部,组成20个驻村和工作队,派驻平度市、莱西市的20个镇街、120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联镇帮村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第二轮市派驻村和工作队队员履职尽责、真抓实干,联产业促发展、帮党建促融合,推动联镇帮村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联镇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帮助镇街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两年多来,市派驻村和工作队发挥纽带作用,帮助镇街上接“天线”,协助有关部门下接“地气”,推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

  以调研开路,向问题开刀,以实干开局。驻村和工作队为了迅速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开展调研。莱西市院上镇驻地到武备新村的县级公路是串联院上镇工业园的“主动脉”,因年久失修、多处断裂,影响到了工业园区车辆安全和物流运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派莱西市院上镇驻村和工作队积极协调市交通运输局,争取资金2560万元,实施了7.1公里的公路整修项目,逐步提升了院上镇交通运输水平。

  “有了驻村和工作队,向上和面向社会链接资源的渠道更多、更畅通了,很多发展乡村经济、改善民生条件的项目能更好更快实施。”院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培帅深有感触。

  除了发挥上接“天线”的作用,联好资源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驻村和工作队联镇工作的重要任务。

  通航产业是青岛市突破发展的十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为更好发展通航产业,店埠镇政府多方筹资建设青岛莱西通用机场,但因资金紧张,机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市派莱西市店埠镇驻村和工作队来到当地后,积极协调青岛国际机场集团,将导航台、助航灯光设备、安检通道等价值1000余万元的设备设施,捐赠给青岛莱西通用机场。“通过驻村和工作队的帮助和支持,解了燃眉之急,加快了机场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步伐。”莱西市店埠镇党委书记宋彦斌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青岛市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处长赵磊介绍,驻村和工作队联镇的一项硬任务,就是立足派驻镇街的产业实际,至少独立引进1个优质产业项目。

  为落实好这项“硬任务”,每个驻村和工作队聚焦乡村产业振兴,通过集中调研和外出学习考察,围绕派驻镇街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特点、产业体系需要和派出单位职能优势,积极洽谈引进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

  新河镇下辖的青岛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是青岛市2008年新增六大重点工业功能区和青岛市仅有的两家化工园区之一。市派平度市新河镇驻村和工作队立足新河镇产业需求,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引进4个项目落户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达到40.6亿元。

  市派驻村和工作队还充分的利用“飞地”政策,打破区域限制,在派驻市范围内招引项目。市派平度市崔家集镇驻村和工作队,在东阁街道引进投资1亿元的山东省菜篮子工程运营中心项目。市派莱西市店埠镇驻村和工作队,为莱西经济开发区牵线亿元的青岛中邦静电喷涂项目,产品已下线。

  截至目前,市派驻村和工作队共确定联镇项目74个、总投资72.8亿元,帮助增加镇街财政收入2513万元,推动镇域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

  按照青岛市委工作要求,每个驻村和工作队要帮扶6个经济相对薄弱村,落实帮党建促融合的帮村任务。

  帮村,首先要帮党建,重点是帮助村党组织加强班子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素质,健全各项制度,增强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市派平度市蓼兰镇驻村和工作队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村庄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抓实党员联户、党员量化积分等工作。以新村党组织为主导,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提高了新村“两委”班子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帮村,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下促进村庄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也是重要任务之一。确保帮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增加6万元以上,是帮村的硬指标。市派驻村和工作队把帮助村党组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组建强村共富公司、加快产业项目引进等措施,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2023年1月9日,莱西市夏格庄镇岭东村村民在过年前领到了强村共富公司的股金分红。“岭东村强村共富公司通过销售地瓜获得15万元的收益,这次拿出3万元进行股金分红,村民们都很高兴,对新村未来的融合发展充满希望。”岭东村党总支书记王君说。

  岭东村曾因受土壤沙砾化、缺乏水源等条件限制,村集体经济底子薄、收入低,是夏格庄镇发展滞后的村庄。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市派莱西市夏格庄镇驻村和工作队多次邀请相关农业专家实地检测土壤指标,提出了发展“西瓜红”红薯种植产业的思路。由于村庄之前没有种植经验,很多群众有顾虑。为此,驻村和工作队队员们组织新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耐心做思想工作。逐步打消群众思想顾虑后,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帮助新村组建强村共富公司,由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由强村共富公司整合红薯资源对接市场,蹚出了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除此之外,市派驻村和工作队还聚焦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结合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帮助村庄与城市社区建立了联系纽带,推动300余吨“土特产”农产品走进城市千家万户,带动村集体增收120多万元,村民增收1000多万元。

  2023年9月8日,在李沧区湘潭路街道举办的“幸福供销集市”上,莱西市的阳光玫瑰、秋月梨等优质农产品,引得不少市民争相选购。“城市有需求,农村有供给。我们与李沧区湘潭路街道搭建了展销平台,把帮扶村庄的农副产品拿到城里销售,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让城市居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市派莱西市马连庄镇驻村和工作队队长王涛说。

  在推动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的同时,幸福宜居和美乡村建设、活动场所修缮、农村路网改造、免费义诊服务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也在驻村和工作队帮扶村庄遍地开花。

  两年多来,市派驻村和工作队共确定帮村产业项目117个,总投资4.97亿元,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58家、组建强村共富公司72个,走访党员群众3.1万人次,争取资金1.5亿元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帮扶村庄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增加13万元。

  坚持从严管理,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印发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制定“九严禁”纪律要求,严格请销假制度,对工作不力的实行召回制度;

  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帮扶项目观摩会,常态化开展“擂台比武”,每季度开展实地督导,每月编发工作简报;

  压实派出单位主体责任、有关部门行业帮扶责任、派驻市日常管理责任,落实派出单位与选派队员责任捆绑、项目捆绑、资金捆绑有关要求;

  不仅如此,为强化保障支持,市委组织部协调有关部门梳理出26类支持政策,逐项推进落实;市财政投入4800万元,作为驻村和工作队联镇帮扶资金,帮助“扶上马,送一程”;对队长、队员实行年度分类考核和任期评估,每年按照特殊的比例确定优秀等次,评选10名第二轮优秀队长、30名优秀队员,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联镇帮村工作开展以来,各驻村和工作队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联镇帮村的重要任务来抓,成立临时党支部,抓好日常管理。

  从起初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两年多来的联镇帮村工作,让驻村和工作队队员们经历了一场“蜕变”,砥砺了品格,锤炼了作风,增长了才干。新一轮驻村和工作队即将出征,响应号召、奔赴一线、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党员群众接续奋斗,一定会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