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工业绿色转型新范式:技术驱动与生态共建的双赢之道
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的浪潮中,江苏省南通市积极探索工业绿色低碳新范式,成为全国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领跑者”。近年来,南通市通过技术推动和生态共建,实施了一系列绿色低碳发展措施,明显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和能源使用效率,为市民和企业构建了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生产生活环境。
南通市的绿色转型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以江苏大生集团为例,其智慧纺纱工厂通过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大幅度的提高了节约能源的效果。“净化水冬灌夏用冷源改造”项目的实施,使企业每年节约1000万千瓦时电力,并减少8500吨碳排放。这一创新不仅有效保护了环境,还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的成功转型同样令人瞩目。公司通过先进的循环设计回收系统,将丙酮和醋酸的回收率提升至99.5%以上。同时,日均2500吨的废水高效循环利用方案大大降低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在全面推广智能化改造的背景下,南通市已培育出3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105家省级绿色工厂,展现了绿色转型的良好局面。
在南通市的绿色转型过程中,企业不仅仅满足于自身的节能降耗,更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的粉末喷涂工艺,成功将传统油漆喷涂工艺升级,减少了VOCs的排放,改善了作业环境。同时,公司还运用分布式光伏、集中供压缩空气等手段,逐步提升了节能减排效果。
葛斌(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定种类设备能源管理室主任)指出,企业的绿色转型是一项需要系统化、长期努力的工程,借助政府搭建的交流平台,能获取更多成功经验,形成绿色发展合力。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着眼于全面数字化管理的建立,将为实现“零碳工厂”奠定基础。
南通市的钢铁生产也在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天钢铁集团致力于重塑钢铁生产的全部过程,通过高效的中央水处理系统,实现了废水的全部回用;配套光伏项目更是每年可发电超过7700万千瓦时,专业化的绿色能源项目使得其碳减排效果相当于植树150多万棵。
南通市勇于担当绿色转型的重任,推动形成跨行业、跨区域的生态共建新格局。借助绿色技术经验交流平台,各企业之间分享成功模式,构建绿色合作网络,推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绿色转型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南通市各企业展现出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自身努力的同时,热情参加社会生态建设。面对未来,南通市的绿色转型之路将继续以技术为驱动,以生态共建为目标,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南通市的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绿色转型经验:从技术创新到社会责任,从企业效益到环保意识,南通市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径。全市的绿色目标正不断深化,慢慢的变多的生命在绿色崛起时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